云南一小学食堂惊现37公斤绿色臭肉 校方被罚万元

事件曝光:校园食品安全再敲警钟

近日,云南丘北县一则”学校食堂发现37公斤绿色臭肉”的消息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据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,曰者镇中心小学食堂因储存不当导致鲜猪肉变质,部分肉块表面呈现绿色并散发臭味。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校园食品管理漏洞,更让家长不禁发问:孩子每天吃的饭菜真的安全吗?

变质猪肉怎样流入学生餐桌

调查显示,这批难题鲜猪肉由丘北普者黑商贸有限公司配送,6月22日送达时总量为160公斤。令人震惊的是,在验收后的24小时内,已有47公斤被制作成学生餐食,而剩余的37公斤因储存不当发生明显变质。

“绿色臭肉”并非偶然出现。执法人员发现,食堂将部分鲜猪肉绞碎后直接冷冻,骨头肉分解后也未妥善处理。这种粗放的储存方式,加上管理人员疏忽,最终导致肉类在高温环境下快速腐败变质。试想一下,如果未被及时发现,这些变质肉品会不会继续流向孩子们的餐盘?

校方受罚暴露管理漏洞

丘北县市监局认定,这批变质猪肉货值金额为969.4元,依法对学校开出万元罚单。需要关注的是,该校作为事业单位,食堂并不以营利为目的,但这不能成为放松食品安全的理由。

从法律角度看,校方行为已违反《食品安全法》第三十四条,构成了”经营感官性状异常食品”的违法行为。所谓感官性状异常,就是指食品在外观、气味等方面已发生明显变质。这起事件给所有学校食堂敲响警钟——食品安全无小事,必须建立严格的验收、储存和监管机制。

校园食品安全路在何方

公开资料显示,曰者镇中心小学有近4000名师生,食堂管理责任重大。此次事件暴露出的难题具有普遍性:供应商监管不严、食材储存不规范、日常检查流于形式。

要杜绝类似事件,需要多管齐下:

– 建立食材全程可追溯体系

– 配备专业食品储存设备

–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

– 引入家长监督机制

家长们最关心的是,罚单之后,孩子们能否真正吃上放心餐?校园食品安全不能仅靠事后处罚,更需要事前预防和常态监管。这起”37公斤绿色臭肉”事件,应该成为全国校园食堂整改的契机。

小编归纳一下

当”学校食堂发现37公斤绿色臭肉”这样的事件发生时,我们不得不反思:还有几许隐藏的食品安全隐患?保障学生”舌尖上的安全”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,需要学校、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形成合力。只有将食品安全放在首位,才能让家长放心,让学生健壮成长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